材料一:
2011年11月10日中午放学时分,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不少绿领巾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摘下领巾装进书包里。学生们说:“成绩好的戴红领巾,成绩差的戴绿领巾。”
有些家长对孩子戴绿领巾表示尴尬,但孩子们说:“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
“孩子年龄再小,也有自尊心,嘴上不说什么,也能看得出戴绿领巾不是啥好事情。”家长苏女士认为,此举对孩子心理有极大创伤,学校这种做法有些奇怪。苏女士的女儿读一年级,她说孩子看书、写字挺认真,就是反应有些慢,成绩一般。
学校冯老师解释,设计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一年级学生不是全部同时加入了少先队,一般分成两个学期完成。优秀上进的孩子肯定属于第一批,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一些家长曾提出孩子回家不高兴,希望老师能考虑其他变通方法帮助教育。“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学校相关负责人称,作为一种教育探索,这种做法还没给上级部门汇报过,学校把这部分学生称为“苗苗少先队”作为预备培养,对佩戴绿领巾的要求和红领巾一样。
就在前两天,2011年11月8日,在江苏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二中学的期中考试中,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被安排在走廊考试。四楼及五楼的楼道上坐满了学生。当日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气温下降,尽管有棉衣,但考生们仍然冷得瑟瑟发抖。
材料二:
2012年4月20日是某小学期中考试的日子,四年级学生李华在考试开考前去上厕所。在快开考的时候李华急忙赶去考试,但被几个同学叫住。原来那几个同学怕去晚了被老师批评,所以一起进去,壮壮胆。李华等人站在门口喊了一声报告,监考老师没有回应。他们又喊了一声报告。
“滚滚,滚得远远的!”监考老师暴跳如雷。
于是他们就去找班主任,想让班主任求求情让他们参加考试。但班主任不管,让他们自己和监考老师说去。
“班主任让我们问你能不能让我们参加考试”。学生将班主任的原话转告给监考老师。
监考老师没让他们进去,也没有回答他们的话。于是他们就站在教室门口等。五分钟,十分钟,老师最终剥夺了他们参加考试的权利。
后来班主任来看考场,发现他们还在教室门口,于是就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两节课,并一一打电话给他们的家长。
学生回到家里挨了一顿批。
材料三:
2012年4月27日,是辽宁省锦州市国和小学的春季运动会。早上5点多钟,校园里就开始热闹起来,校门口竖起两道彩虹门,校园内也立起了门柱,就连教学楼的5楼和4楼窗口,也垂下数米长的红色条幅,上面分别写着“一年级(4)班祝运动会圆满成功”、“二年级(1)班祝运动会圆满成功”等字样,这些条幅都是家长自发送给学校贴的。
8点30分左右,一名家长趴在门上跟保安商量,想把手机送进去给孩子照相用,保安拒绝了,称可以让老师或者孩子来取。过了几分钟,一个家长捧着一纸箱的雪糕说要送给班级,保安放行。其他家长见此纷纷效仿,你送一箱矿泉水,我送一箱冰茶,你送20个挥舞棒,我送几十个气球。一些孩子的家长还在为送啥闹心,太贵的负担不起,太便宜了拿不出手,还怕和别的家长送重样了。
国和小学校长说:“家长自愿给运动会作贡献,我们既不反对,也不赞成。”
同一天,在江西省九江市郊区一户家境殷实的农户家里,因为9岁的儿子前天晚上去网吧玩游戏没做作业不敢去学校,气愤的家长边追边打,结果一个失手,不慎将孩子打死。事后,家长去派出所自首时,气犹未消的说:“这种不爱学习的儿子,想起就伤心,如今一下打死,我就是坐牢也值得!”
材料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平均眨眼时间为7小时37分,比国家规定的时间少了1小时23分,他们比美国、意大利、瑞士的同龄人每天要少睡四五十,在高中阶段,这个差距扩大到了一个小时以上。
在中国,因为勤奋学习而少睡,常常被誉为“废寝忘食”,(原文)家长觉得自豪,亲友交口称赞,老师好评如潮,同学视为榜样,媒体加以鼓励。中国的无数家长正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他们对此却浑然不觉或无能为力。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暂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家长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家庭到底是给孩子提供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上门课,家长们都是可以选择的。
“中国的孩子是非常聪明可爱的,可惜有很多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逐渐被毁掉了。一半是被学校毁掉的,一半是被家长毁掉的。”杨东平说,主要的原因是家长操之过急、过于恐慌、拔苗助长等等。“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提出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已经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
曾有媒体报道,南京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生,考了44种证书。在北京,一些小升初学生的推荐材料厚达100多页,各种获奖证书、证明琳琅满目。“这就是好的教育吗?”这能够帮助孩子成长吗?
材料五:
一位身患绝症的台湾父亲,临死前给六岁的女儿留下了这样一封遗书:
可爱的女儿:
爸爸和你玩了好多次捉迷藏,每次都一下子就被你找出来了。不过这一次,爸爸决定要躲好久好久。
你先不要找,等你十六岁(还要吃完十次蛋糕)的时候,再问妈妈,爸爸躲在哪里,好不好?
如果还是很想爸爸,爸爸就会变魔法出现。
因为是魔法,不是真的出现,所以不犯规,爸爸不算输。爸爸的魔法是,趁你睡觉的时候,跑到你梦里大玩游戏,在你画爸爸的时候,就是爸爸,不管好不好看,你觉得是爸爸,就是爸爸,当你拿爸爸的照片看时,爸爸在偷偷地看你……
材料六:
前不久,在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如今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语惊四座:“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幽默地指出,大学生世俗化很厉害,过去杜甫说“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现在一些学生在校园里泉水就已经浊了。朱清时也是这个观点,贪腐之风进入校园,高校的高地已经失守,社会上很多腐败现象都可以在大学里找到。高校对学生应该是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全面培养,而文凭泡沫让高校背离了教育的本意,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成人成才教育,连专业课都是一个“混”字!
“教育需要乌托邦”。年近八十的刘道玉说,柏拉图设想的由“哲学王”治理的理想国,终究没有建立起来;卢梭设想的爱弥尔式的理想公民,也没有培养出来,但《理想国》和《爱弥尔》却成了2000多年来人们仍然阅读的教育经典。卢梭曾经说:“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留存在世,纵然所有教育著作被毁,教育园地依然还是馥郁芬芳。”这就是理想的作用,它们会激励人胶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
材料七:
在英国人眼中,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素养。在英国的教育中,会教导孩子尊重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友人和朋友,还应该对所有生命都有爱心和责任感。
在教育学界,很多学者认为尊重生命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英国的教育机构开发出很多关于尊重生命的故事和教案供老师选择。在教学前线,从幼儿园你就会听见孩子们煞有介事地讨论“尊重和敬畏生命”这样的大课题。这本身就颇有意味,表示老师没有看低孩子的能力,能真正和孩子平等相处。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把珍惜和爱护动物作为切入口教导孩子珍爱生命是英国幼儿园、小学普遍采取的方式。记者在西伦敦杭斯洛的一所小学采访,看见健康教育课老师姆利正带领班上学生在操场上课。姆利指着一群搬家的蚂蚁说:“蚂蚁是种非常古老的动物,一亿多年前就存在了,并且它总是成群活动,非常团结,你们不能无故残害它们。但如果它损害家中物品,你们怎么办?”小约翰说:“把它放回土里。”姆利说:“非常好,将一两只放回花园、草地,它会通知同伴这里有危险,其他蚂蚁就会从家中撤离了。”此外,英国一些野生动物组织或者救护中心也跟中小学有合作,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他们收容救治的受伤动物和遭到遗弃的宠物。
2012年4月19日上午,江苏省启东市汇发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时,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文稿,换成了另外一篇表达自己心声的演讲词。他说:“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
2012年4月13日晚,山东省的14岁中学女生从自家住的五楼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据其母亲说,当晚她收到老师发来的短信,要求还没剪短发的女儿本周内必须将头发剪短。这是老师当周发过来的第三条催促短信了。妈妈劝她还是剪了算了,女儿坚持宁死不剪,随即冲向窗户直接跳了下去。
材料十:
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这里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等。而既然是全面素质,那么,相互之间便有一个平衡、协调发展的问题。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当是其中的一个突破口。过去我们忽视学生的个性、潜能、兴趣、特长,除了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等实行“一刀切”的教育体制外,更缘于应该教育的环境逼迫学生无缘也无法发展自我个性。有鉴于此,教育界人士呼吁:“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而应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发展个性、彰显本色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他所谓的伦理教育,是指可以培养的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正常的情商、快乐的心性、齐备的生活技巧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倡导并力推民主教育,他主张要通过民主教育,“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为了实现创造的民主和民主的创造,他还提出了“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
题目:
一、根据材料,概括出影响学生获得良好教育的不利因素,可以用罗列要点的形式作答,不超过200字。(15分)
二、根据材料,提出可供家长们采纳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可以用罗列要点的形式作答,不超过300字。(15分)
三、《教育文摘》周报拟将“材料九”中的三则新闻事件进行专题报道,并配发编者按,请替该报编辑拟写一段编者按,不超过300字。(20分)
四、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行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1000字。(5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