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钟声敲响,安全警钟紧跟其后,如此响亮,如此痛彻心扉。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民众拥挤踩踏事故。截至目前,官方通报已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不成想,上海外滩的跨年倒计时,竟成一些人的生命倒计时。
事故发生后,令人感到安慰的是,警方迅速出动救人,围成“环岛”引导人流。习近平对踩踏事件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就事件处置作出批示。上海主要领导也第一时间去探望伤者,并要求全力做好伤员抢救和善后处置等工作。我们感动的是,陌生人纷纷伸出援手,有合力维持秩序阻止事态恶化的,有做现场急救的,有帮助送往医院的。我们鄙夷的是,竟有出租车司机嫌晦气,半路扔下伤者。
在逝者安息、生者平安的祈愿中,一个大大的问号萦绕公众心中。为什么城市管理经验如此丰富的上海,竟会发生这般严重的踩踏事故?事故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中。但媒体曝出事故的许多细节,足以让我们开启系统反思的前奏。
我们需要检视的是,不怕千日无患,就怕一日不防。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截至12月31日22点40分,上海全路网客流已超过1003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经过前些年的养成,市民游客已经习惯去观看外滩灯光秀、参与迎新倒计时……这些细节都预示着,当晚外滩及周边客流明显会超过工作日早高峰,那么上海相关部门有没有充分估计,做好相应安防工作,人潮管理有无做到位?何以在“秩序还算有序”的情况下,“观景平台”成为安全盲区?
我们必须警示的是,事故没有“完全的意外”。俗话说,绊人的桩不在高。著名的海恩法则也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事故发生前,一部分人推搡起哄、无序对流、楼上撒券等举动,也许是一时冲动,或许是一时兴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令他人处于危险中,然而悲剧酿成,告诉我们,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再小的行为品格也与公共安全紧密联系,不得不慎。
我们还要反思的是,该如何让安全意识、秩序意识深植国民心中。从事故中可以看出,有时候,无知比灾难更可怕。这也提醒我们,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应由“应急课”变为必修课。如果每一名孩子都学会安全避难、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大动脉止血等最基本的安全技能,试想,当他们成年走向社会之后,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挽救多少人的生命。
逝者已矣,但36个遇难者的家属还陷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一些伤者还要经历漫长的伤痛折磨。拿什么来祭奠死者,拿什么来抚慰生者,更长远的,必然是用鲜血打造公共安全的制度笼子,必然是用教训换来更多人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意识,必然是用问责让相关各方多一份责任、少一分含糊的坚决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