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推理属于逻辑判断题目中的一类,它的题型特点的首先是题干中存在着若干的论断,即一般是某几个人说的话,然后一般根据提问方式“以上论断只有一真”或者“以上论断只有一假可以”可以知道以上论断有真有假,符合这两个特点的题目即是真假推理类型的题目。此类题目的总的解题思路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先找关系,再看其余。关系是指找论断之间的关系,常考的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找到关系之后不是分析这对关系,而是看关系之外的论断,通过对其余论断的分析来进行推理。
首先需要研究的第一个关系是矛盾关系。矛盾的定义是两命题之间非此即彼的关系,比如关于人的性别,男和女即是一对矛盾关系,而物体的颜色黑色和白色不满足“非此即彼”,所以不是矛盾关系。另外对于一对矛盾关系来说,满足的一个特性是:必然存在着一真一假。实际上这是做这类题目的关键,利用这个特性带入到上面提到的解题思路中分析,最终得到答案。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找到矛盾关系,如果能找到矛盾,剩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接下来,我们就分析四类常考的矛盾关系的具体形式,希望广大考生能加以掌握。
(1) 某个是……与某个不是……
例如,李四是班长和李四不是班长就符合以上形式,因此属于矛盾关系。
【2008年北京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第35题】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甲说:“我会”,乙说:“我不会”,丙说:“甲不会”。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游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逻辑判断里面的真假推理,“某个是与某个不是”形式的矛盾关系。甲和丙说的话是矛盾,矛盾关系的特性是必有一真一假,题目已知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那么这个真的肯定存在于矛盾命题之间,所以乙说的话肯定是假话,乙说:我不会,是假的,真的就是乙会。因此会游泳的是乙,选择B选项。
某个是……与某个不是……是形式最简单的矛盾关系,也是各类行测考试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种题型。去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就出现了此类题目。
【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第71题】学校抗洪抢险献爱心捐助小组突然收到一大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个人捐的。经询问,赵说:“不是我捐的。”钱说:“是李捐的。”孙说:“是钱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以上已知条件,请判断下列哪项为真?( )
A.赵说的是真话,是孙捐的 B.李说的是真话,是赵捐的
C.钱说的是真话,是李捐的 D.李说的是假话,是李捐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逻辑判断里面的真假推理,“某个是与某个不是”形式的矛盾关系。通过题干可知,钱说“是李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两个命题可以翻译为:李捐和不是李捐,互为矛盾命题,矛盾关系的特性是必有一真一假,而题干提问方式是“只有一句真话”,那么另外两个命题一定为假,赵说“钱不是我捐的”,它的否命题为真,所以钱是赵捐的。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除了这一种形式之外,矛盾关系还存在着其他的表现形式,这也是需要考生掌握的,例如:
(2)所有的S都是P与有的S不是P
(3)所有的S都不是P与有的S是P
(4)A→B与A且B
【例题2】张三到某店买巧克力,店主领他看四个箱子,每个箱子上都写了句话。
第一个箱子:“所有箱子中都有荔枝。”
第二个箱子:“本箱中有苹果。”
第三个箱子:“本箱中没有巧克力。”
第四个箱子:“有些箱子中没有荔枝。”
店主对张三说:“四句话中只有一句真话,您看巧克力在哪个箱子里?”请替张三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A.巧克力在第一个箱子里 B.巧克力在第二个箱子里
C.巧克力在第三个箱子里 D.巧克力在第四个箱子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逻辑判断里面的真假推理,“所有的S都是P与有的S不是P”形式的矛盾关系。第一个箱子和第四个箱子是一对矛盾关系,唯一的一句真话就在这对矛盾关系里面。第二和第三个箱子说的都是假话,所以第二个箱子有苹果,第三个箱子有巧克力。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例题3】某中学的甲、乙、丙、丁四位老师在高考前对该中学的毕业班的前景进行推测。
甲说:“如果李宁能考上北大,那么王路也能考上北大”
乙说:“我看这个班没有人能考上北大。”
丙说:“不管王路能否考上北大,李宁都考不上北大。”
丁说:“我看王路考不上北大,但李宁能考上北大。”
结果表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人说对了。据此我们可以得知()。
A.李宁考上了北大 B.李宁没有考上北大
C.王路考上了北大 D.王路没有考上北大
【答案】A
【解析】甲和丁说的两句话符合矛盾关系第四种表现形式“A→B与A且B”,唯一一句真话的范围就在甲和丁里面,乙和丙说的都是假话,进而可知“有人考上”和“李宁考上”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