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纪委再次对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通报指出,截至8月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12099起,处理1399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814人。
公款大吃大喝、公款买酒、公款购超标车、公款旅游、公款买月饼……被中纪委通报的这8起典型问题,“公款”二字频频出现。一些官员,之所以顶风而上,有“公款”能用,而且想用就用,是问题的根源。
重大节庆,一直是“三公消费”的重灾时段。一些单位和个人,大吃大喝、大操大办、你来我往搞奢侈消费,利用节庆突击花钱,结果国库“很受伤”,公众意见很大。治不正之风,管好重要时段节点,是其一。
另外,中央和地方,都采取了暗访、接受举报等方式,对官员违规进行监督,用通报的方式,警示蠢蠢欲动者不可逾越红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要根治顽疾,管好钱袋子,也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各级部门在制定“三公预算”时,既要响应中央号召,保证“三公支出”总额逐年下降,又要守住红线,不可随意追加预算。否则从制度上控制“三公”,就成为空谈。这两点,就有赖于审计部门,以及各级人大组织的事前和事后监督。
另外,部门的“三公经费”花在哪里?是谁花的?是否合理合法?任何一笔消费,应该经得起这些疑问。这也说明,应该通过透明的方式,尊重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目前,晒“三公支出”已有良好效果,但还是不够翔实。每一笔账单,如果能回答这“三问”,那才是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
比方说招待费用,谁请吃的,哪些人参加,花了多少钱,甚至要附上菜单。这既是报销程序所必需的材料,也方便公众监督和制度监督。就好像,在四川巴中市白庙乡,将财政支出“晒”在网上,不但详细记录了每笔公务花费,就连“花1.5元购买信纸”这样的小事也详细记录,透明程度之高,也深受舆论的高度认同。
管好钱袋子,才可给深受不正之风困扰的官员减压,也才可以给国库减负。吃喝送礼的事少了,办实事的时间就多了,给人民群众的观感自然就好了。节庆过得节俭、得体,以用公款吃喝送礼论喜庆的风气,也就得到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