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当前,有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出现挥金如土现象,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不当职务消费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国家财富,引起群众不满。
当前,国家正推进“三公经费”公开,“三公经费”只是从消费项目上划分,其实消费还体现为每个官员的各类隐藏的职务消费。“三公经费”公开无法解决官员职务消费的暗箱操作问题,而职务消费暗箱操作则会造成消费行为存在比着多花钱的隐患,因为只有多花钱才有可能办成事,或只有多花钱才有可能落到好处。据报道,现在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盲目攀比,吃喝玩乐,生活挥霍,有的甚至违规挤占挪用扶贫、支农、救灾等款项,或向有关单位或企业转嫁费用。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职务消费是一大怪胎。在国外虽有一般公务消费,但有严格的限制,超过一定限度就会自动报警,也会受到民众举报。相形之下,中国的职务消费“黑洞”所以存在,就在于没有刚性的制度规约,没有置于阳光之下,才有那么多人躲在黑暗中享乐。
从财政预算的视角来看,官员职务消费失范与随意性,根源在于政府官员花钱缺乏严格的预算管理。现行的财政预算里根本不公开“三公”支出,财政预算科目还细不到每一项的支出,政府支出科目主要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归纳分类,而非用途或项目分类。即便公开细化到“目”,也照样看不到。这意味着,公众所关注的“三公消费”,大都分散在名目繁多的职能项目中,很难将“三公消费”的准确数字搞清楚,更遑论官员职务消费了。
官员职务消费挥金如土具有极其恶劣的负面意义:使行政成本无限制增加,使得地方财政不堪重负,衍生出单位“小金库”,增大了官员潜在的腐败机会,严重败坏了党员干部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显然,这种行为与其他官场腐败现象一样,令老百姓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
[措施]
第一,完善立法,制定官员职务消费标准。在这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首先要对每一职务在履行公务活动过程的支出作科学测量,成立由纳税人、专家与官员共同参与的职务消费评估小组,根据本地消费情况,测算出一个职务消费总额。其次,这个职务消费可归个人支配,或列入职务消费专项资金。花费流向必须向社会公开,受公众的监督。再设立一个科学的考评机制,有奖有罚。
第二,规范官员的职务消费,关键在于架构严格的现代财政预算制度,这是治本之策。比如,财政预算里增设一个“三公”科目,明确官员的职务消费数额,并向社会公开。有时一个小小的制度改进,或一点点突破,就能解决顽固性难题。财政预算里增设个“三公”科目,既能满足公众对“三公”支出的知情权,也能从根本上规范官员的职务消费。
第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职务消费奢靡惊人,充分说明权力远远没被关进笼子,导致权力无所顾忌挥金如土,没有不敢花的钱,没有报销不了的单子。放眼当下,约束官员职务消费与打击官员腐败,其实都不缺少现成的制度可资借鉴,比如职务消费公开,比如强化预算硬约束、细化预算项目等,如今我们要做的,是在具体落实执行上加大力度,是要让公众有权利、有条件去监督职务消费的每个环节。因此,真正将官员权力关进笼子,充分给予公众以监督的权利与平台,这是遏制职务消费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