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5月22日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确定201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水”。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6月4日公布辽宁大黑山等21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加强扩大自然保护区建设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仍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方面,物种资源流失严重。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同时还有大量物种通过各种途径流失海外。2011年统计结果表明,中国被国外引种或流失的森林植物遗传资源达168科392属3364种,农作物遗传资源为159种21444个品系,此外还有大量观赏及药用植物品种流失。另一方面,外来生物入侵形势严峻。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生物中,我国就有50多种。2009年环保部估测显示,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我国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已超过2000亿元。
目前,我国在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工作上,还存在着法律法规体系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需健全、工作基础保障相对薄弱、全民保护意识尚未形成等问题。
[措施]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执法体系。从保障国家安全的高度,突出立法重点,完善立法体系,加快立法进程。全国人大相关部门和国务院法制办等国家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中国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专项法律或条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协调发布进出境物种资源查验名录。同时通过推动法律法规贯彻执行,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规范指导生物物种资源的收集、保护、保存、研究、开发、交换、贸易和出入境等活动。
其次要强化协调配合,健全体制机制。应进一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作用和环保部(国家委员会秘书处)的牵头协调作用,在部际联席会议和执法协调小组等现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部门间不定期沟通合作机制和协调会议制度。通过加强信息共享、执法协调、资源整合,强化风险评估、预警监测,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形成科学完备、保障有力、运行有效的保护和执法体制机制。
再次是要加强基础投入,提升保障能力。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长期稳定投入。国家发改委应尽快设立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重大专项;财政部应优先安排资金投入;科技部应设立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公益型科研专项。当务之急要对进出境口岸查验环节在项目和经费上给予适当倾斜。
最后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可在国家层面制定出台有关宣传提纲或指导意见,统一部署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宣传媒介,通过开展物种资源保护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等专题活动,鼓励和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全方位、多方式、系统性地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宣传,搭建公众参与平台,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的自觉认知和敏感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