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言平 在这个圆润而热衷于变通的时代,讲原则的姿态,已经基本上等同于刻板,甚至不近人情了。
谈原则,并非为了涨姿势,而是底线屡遭冒犯、情与法频陷纠葛情境下的一种忧虑和思索。
9月22日的《钱江晚报》,报道了这么件看起来极富“正能量”的事情:9月15日,正在杭州出差的陈女士接到噩耗——家人遭遇车祸,女儿当场身亡。当她心急如焚地赶到机场,发现已经错过了从杭州直飞长沙的班级。绝望无助之际,萧山国际机场让已经滑行5公里的飞机为她折返……
“一次不多见的返航,一个不多见的特例”的情绪渲染之下,这次“特例”感动了不少柔软的心灵。“人性化”、“有爱”等誉美之词,让因晚点等顽疾饱受公众诟病的民航领域,终于挽回了几分形象。
萧山国际机场这次“史上不多见”地为迟到旅客返航,就私人情感上而言,确实充满了正能量。文明的社会,是要有人情味儿的,而不是弥漫着浓重人渣味儿。不过,从公共理智来看,生活在公共场域,此般行为却是值得商榷的。并非不近人情,而是公共生活理应有着它运行的规则。若认可、敬畏和遵循这种规则,那些痛恨航班为特权先飞的人们,似乎不该为这种特例的返航而鼓呼。
为了某种强烈的渴望和诉求而意气表达或胡乱感动,已经成为浮躁社会下一种不可言说的群体症候。饱受航班延误的旅客们,从内心而言,是极度渴望民航相关机构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的,可往往得来的却是冰冷的广播回应。此番返航事件,不仅仅直抵旅客心灵,更是重塑和升华了一次灵魂:倨傲没有了,满脸都是虔诚。也许,不少人从中找到感动,但须知,这只是偶然,甚至心血来潮的。
从报道来看,无论是机场、航空公司都尽量将这场“善举”做得富有正义性:比如征求乘客的同意,比如多部门沟通,比如选择航班不那么密集起降的时段……不必怀疑此时相关部门、相关人等的诚意,但也可以肯定:这种诚意是偶然的、非常态的。与想方设法钻空子、找时机换来的人性化相比,对于公共生活而言,恐怕更需要人性化制度的常态。这并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公共生活中,越是发生这种莫名的感动,越应该反思在莫名中失去了什么。
无原则的公共生活,就会滋生无原则的感动或者愤怒。无原则的感动,往往会令你动摇或者丧失看待事物的立场,比如傲慢的权力也偶尔表达亲民,但公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权力承载者怎样表达,都应该盯住它们,把它们“关进笼子”;而无原则的愤怒,则很容易让你陷入矛盾和分裂,最终在某些风暴和运动中成为话柄。当你在愤怒中成为你讨厌的那种人,那么你不但成为了自己纠葛,也成为了别人的轻易击垮你的软肋。
就拿拾金不昧来说吧。据说日本人拾金不昧是东京申奥成功的理由之一。也许不少人会觉得不以为然,但是剖开这个理由背后的社会生态,你会发现,在国内纠结的问题,为何在日本却能够捋顺。这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公共原则。在国内,拾金不昧是情感道德的要求,但是在日本,这可是有法律依据和公共契约的:任何人捡到物品没有上交,都会被认定犯有盗用罪,而如果失物重新回到主人手中,那些拾金不昧者可以得到相当于失物价值10%的奖励;失物找不到失主怎么办?日本内阁于2006年修改法律,将失物保存期限由原来的6个月改为3个月,一旦3个月后无人认领,失物管理中心就可以将其交给最初捡到这些物品的人。
说到这,貌似是偏题了。实际上,它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公共生活需要的,绝不是随机的善意和偶然的公德心,它需要的是理性的和原则性的处事标准。为了理性的标准,我们才能对人对事保持客观的判断。否则,今天感恩明天骂娘,今天公知明天嫖客……类似情感分裂常在个体精神世界里发生,在混沌与是非争论中,郁积的疑惑和制造的焦虑只会越来越多。情与理的困局,正是公共理性和原则性缺失制造的泥潭。
“人性返航”值得公共抒情吗?也许,你可以将其视为朝着服务人性化的努力,但重理性和有原则的公共生活,则会有清晰的判断:这偶然的感动,实际并未改变什么。这个社会,并不缺少偶发的、人为制造的感动,缺少的正是常态化的、抵达公平正义的公共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