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 “烧烤模式”袭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热浪天气,多地突破有气象资料以来的极值。在百年不遇的高温天气下,如果说“人和烤肉的区别,只差一撮孜然”是一句无奈的调侃,那“多名环卫工人中暑后身亡”的新闻,却让我们看到高温下的残酷现实。连日的高温天气,不仅仅考验着人的身体承受能力,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对于民生的关怀。
高温是一种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在应对高温天气方面的确也作出了积极努力:2010年,中暑被列为法定职业病目录;2012年,《防暑降温管理办法》出台等。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政府在应对高温天气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念滞后,对“热灾”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一套能够系统应急的社会抗灾管理体系;监管不到位,对违法者惩处力度不够等。政府要更好地应对“热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科学防灾减灾的理念,着力从思想观念转变、加强工作创新方面入手,切实打好“热灾”这场硬仗。
切实转变“高温不是灾”的思想观念。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在对待高温天气问题上,政府观念显得有些滞后,还不习惯把高温当作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去面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依法需发放的高温津贴执行状况不容乐观。政府只有深刻认识到“热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伤害,明确应对“热灾”的重要性,才能切实将应对高温天气的措施落到实处。因此,应该加强党内的教育宣传,树立对“热灾”及其影响的深刻认识,明确自身责任;严肃工作法纪,将 “热灾”工作作为公务员绩效考核的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执法监督力度。
立足实际,加强工作创新。针对当下高温之害的复杂性,政府应开阔思路,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在公众生活方面,除了及时发布高温预警,政府部门应全力保障居民用水用电;再者,主动提供公共纳凉服务,除了开放城市防空洞、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纳凉点之外;还应该要求所有的政府机关和沿街企事业单位向过路市民或环卫工等劳动者提供纳凉服务,要特别关注弱势人群,采取措施帮助独居老人、残疾人和流浪乞讨人员平安度过高温季节。二是在确保社会正常运作与安全生产方面,要加强建筑业、环卫等室外劳动保护,该停工的气温条件和时间段要坚决要求停工,高温补助要发放到位,加强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消防治安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管理。
罕见高温对民生造成巨大困扰,这也是一种严重的灾害。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应是炙热的大地、无奈的汗水,而应是面对“热灾”不屈服的信念和激情。面对高温的“烤验”,政府责任当“转”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