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鲁迅先生的《风筝》“飞走了”。
近日有媒体爆料,今年5月出版的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风筝》 也消失了,意味着人教版教材彻底没有了鲁迅作品。网友纷纷热议此事,有网友认为中小学生读鲁迅作品确实太难,也有人表示经典作品不应从语文课本中撤掉。
【热点解析】
近日,初中语文教材删减鲁迅文章在引起了广大网民的争议,有人说:“鲁迅文章退出是因为鲁迅的文章与时代脱节”在和平和发展的年代,鲁迅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与社会主旋律格调不一致的。但是,也有人说鲁迅的文章是一个时代的浓缩和缩影,鲁迅作为近代文学巨匠,他的文章有一定的代表性,将其文章删减,是教育内容的退化。总之大众褒贬不一。但对于这个社会现象其实我们要辩证的来看,同时也要用发展的思维来看。
其实,按照现行教育改革来看,语文教科书每年都会对教材做一些微调,每隔一个周期都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一来吸收新的文学成果,二来紧跟社会变化。“主要根据教学一线老师、学生的反馈,来做一些技术层面的调整。鲁迅文章确实难懂,不适合大众孩子阅读,应该删去。鲁迅的文章在初中教材开始体现,而对于现代初中学生的文学领悟水平来讲大多数人会觉得有点晦涩。初中生最重要是体验文学之美,培养兴趣而不是讲批判、论沧桑。鲁迅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是社会的阴暗面,与社会主旋律格调不一致。有些任教有一定年限的资深初中语文老师就曾坦言,鲁迅文章的思想性、文学性当然毋庸置疑,但对于对于当代初中生来讲,由于对社会体验较少,社会经历不复杂,往往读起来深奥难懂。社但选入教材还要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2008年之前的人教版《初中语文》中,鲁迅的作品多达9篇,分别是《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孔乙己》。而这些文章大多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性,如果对当时历史不是很清晰的初中生来讲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而新的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学期新增的文章文辞质朴,富有真情实感,“而且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我们不应该用成年阅读者、甚至文学爱好者的观点去评判初中教材。适合学生的教材才是最好的。
而且,我们应该看到。此次,新课标不只提出综合性教学要求,在整个修订过程中,同样强调文章的经典性。整个初中六册的分布,鲁迅的文章并没有减少,只是进行前后调整。课改初期的教材更加注重人文性,淡化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所以我们要用发展和因人施教的观点来看,就好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