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新华网)2月6日,杭州清波街道劳动路社区组织放假在家的小学生开展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通过发放倡议书、温馨提示牌、签名承诺等方式,劝导市民和用餐者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鲜有人知,“光盘行动”肇始于一句半开玩笑的话。
“我经常是最后吃光盘子的人,就戏称自己是‘光盘’,正好与‘光棍’相对。”“光盘行动”发起人之一的张页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1个月前,张页所在的公益团队IN33发起“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活动,倡议杜绝浪费、吃尽盘中餐。张页的“玩笑话”给了这个由30多名年轻人组成的团队灵感,他们决定,将行动更名为“光盘行动”。
近1个月来,“光盘行动”以燎原之势,迅速成为线上线下影响力最大的民间行动。截至2月5日,仅新浪微博,与“光盘行动”有关的微博近60万条。这大大超出了张页的预期,令他“非常惊喜”。
【解读】
“光盘行动”的产生背景
春节前夕,“舌尖上的浪费”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据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在这触目惊心的数字下,“光盘行动”应运而生。
一方面,这是对节约理念的倡导;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当前消费价值观的纠偏。
其实,对“浪费”的关注热情,不只有普通公众,还有名人专家:如袁隆平。袁隆平近日对央视记者表示“要将浪费当成犯罪行为来限制”。
对“浪费”的关注热情,也不只有市场化的媒体,更有党报:如《人民日报》。《人们民日报》近日发文称“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需拿公权开刀”。
这些建议、策略,虽只是“一家之言”,但也代表了一些民意。这说明,“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早已是上下一致的社会共识,要做到这,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与努力。
而现实生活中,中国式盛宴随处可见,中国式“剩宴”亦随处可见,餐桌上的浪费,舌尖上的腐败,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光盘行动”应运而生,应该说有其现实意义。
同所有类似的行动一样,“光盘行动”既是一种倡导,一种宣示,但更是一种无奈的表达。如同“天下无贼”的梦想一样,“光盘行动”其实并不能真正实现人人“光盘”的梦想。天下有贼,所以我们希望天下无贼,盘子不光,所以我们才倡导“光盘行动”。
“光盘行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光盘行动”的意义
“光盘行动”有助于实现强国之路。资料显示,我们国家每年的公款吃喝,大概花掉6000亿左右。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用在教育事业上,可以支持4000余万的大学生一年的所有费用;用在国民的福利上,13亿人,每人春节可以领取460余元的红包;补贴在医保上,基本上可以实现患者免费治疗。如此一个概念,就让我们不知不觉,不疼不痒,从舌尖上流失了。触目惊心,国人当醒。响应号召,全民监督。让大腹便便的,缺乏社会责任的,公款吃客如过街老鼠,人见人打。打出节约,打出民族的素质,打出一个强大的,民心凝聚的国家。
“光盘行动”是尊重劳动人民的一种文明美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句,凡是上过学的人,我相信都背的滚瓜烂熟。可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不用心体悟这句话呢?特别是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拿着公款浑金如土,花着贪资奢侈攀比,一顿饭动辄就数千元。有的高档饭店反映,有时一桌饭菜,60—70%的剩菜都倒掉了。这是对劳动人民缺乏拥有的尊敬,这是对农民汗水的一种蔑视。这样的人,不要指望他为人民做什么好事。对于一个不尊重劳动人民的人,就应该撤走他的“座椅”摘掉他的“乌纱帽”,革职查办。常言道:法严人思善,律弛起恶心。乱世需重典,治吏安民心。通过持续的整顿,“光盘行动”的深入。一个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美德将形成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