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四川一名女生玲玲,虽然拿到了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她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他认为,读大学“肯定会是失败的投资”。
【解析】
由于个人认识问题或家庭其他方面原因,家长拒绝孩子读大学,作为个案在现实中并不罕见,也不奇怪。但让人非夷所思的是,在有一万多名网友参与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竟有七成网友赞成拒绝孩子上大学的做法,认为“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在哪里都可以学习”这一问题值得反思。
毫无疑问,与80、90年代的“知识改变命运”,特别是农村青年靠高考改变命运相比,目前高额的教育投资与大学生就业难、大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使上大学读书的预期效益在降低。当庞大的教育成本只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时,读书的现实功效势必会遭到一些人的否定或怀疑。
但是,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认识,那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严峻,其根源并不在于大学生总量过剩上,而是当前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还不能顺应市场的需要。事实上,当前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仍然极大。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科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知识是实现个人梦的必须条件。
社会固然是一所大学,进入社会也可学习有用的知识,但毕竟代替不了大学教育。世界将永远属于那些受过教育的精英。美国乔治敦大学最近的一份研究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教育背景与收入密切相关。一位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美国人一生的收入是360万美元;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收入只有130万美元。而且这种差距在不断扩大。尽管这组数据反映的是美国情况,但其中说明的道理,是值得深思的。
事实上,读书不能简单地用“有用”“无用”来判断。如果仅仅是为了工资,获得更高的报酬,那么当你想要进入医疗、法律和学术等稳定且高收入的行业以及公务员队伍时,大学文凭依然是必要条件。读书并非只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能养成良好的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人格,这些将让人终身受益,而非眼前的短期利益。把读书简单当作一种投资,仅仅因为可能出现的回报低,就拒绝孩子继续升造,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是孩子的悲哀,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全社会的悲哀。
当然,避免“读书无用论”蔓延,当务之急,是要有效破解当前高额的教育投资与大学生就业难、大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真正让知识成为国家连接过去、通向未来的桥梁,成为每一个照亮前进道路上的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