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大货车车主苏某途经宁夏某高速出口,海原县交警拦车罚款,因质疑乱罚款惹怒交警遭殴打,随后报警,却被赶来的交警二次群殴。中卫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中卫”贴出海原县公安局的回应,称“微博爆料不属实”、“发帖人报警后遭二次殴打更属无中生有”。有网友随后上传视频,记录了当时执勤人员殴打司机的情况。22日,海原县委决定给予相关交警及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处分,责令辞退当日执勤的3名协警人员。
【解读】
其实,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不是圣贤,孰能无过?承认政府及公务人员身上可能存在的弱点和缺点,正视问题,及时改正错误,政府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而海原县政府的处理问题的行为表明了,他们不太在乎人们怎么看、怎么想,不太在乎民众对政府工作评价如何,而另一方面,他们对改进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对改进政府工作缺乏动力。邱老师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分析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内因,主要表现为:
第一,政策失衡导致公信力缺失。一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地域性差异。上级政策在政策出台过程中,虽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征求意见,也考虑了各地情况,但由于各地社情、民情千差万别,在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使政策执行产生一定的偏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导致群众对地方政策丧失信心。二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时期性差异。上级政策没能充分考虑不同时期发生的社会变化,制定的政策缺少连贯性,政策执行的尺度不一,导致群众认为是地方政策执行不力,耍了花样,地方政府从而成为矛盾的焦点,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第二,调控能力有限导致公信力缺失。一是地方政府对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有限,地方政策措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甚微,群众对地方政府的能力产生质疑,甚至认为政府在发展经济上没有进行作为。二是地方政府过于追求政绩,盲目追求GDP,出现“官方数字,数字出官”现象,向社会公布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脱离实际,而这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幅度存在一定差距,导致群众对政府失去基本的信任。三是地方政府甚至存在与民争利的现象,很多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充当了引导者和裁判员的角色,有的也作为运动员参与了市场竞争,追求经济利益,将企业与公众摆在了不平等的竞争位置上,导致民怨沸腾。
第三,腐败现象导致公信力缺失。一是各级政府查处的大案要案触目惊心,使群众对政府缺乏信心。在我国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中,腐败官员的级别较高,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极大的降低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二是腐败现象依然禁而不止,查而不绝,腐败官员前赴后继,进一步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三是腐败现象的存在范围之广,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群众也不由得认为腐败已渗透到政府的各个角落,难以对政府产生信任感。
第四,行政难以作为导致公信力缺失。一是存在“无法作为”现象。当前政府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执法不公现象,群众的一些合理诉求得不到解决后,又通过政府来寻求解决途径,而这些又是政府无权处理的,无法进行作为,由此,群众认为政府不作为,对政府存在怨恨情绪。二是存在“乱作为”现象。政府内部执法机制不健全,执法混乱,政出多门,群众受到多方检查,无所适从。执法人员素质较低,存在作风问题,在执法过程中权大于法的现象依然较多的存在,随意性较大,一定程度损害了群众利益。三是存在“不作为”现象。在各个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部门利益经济化,经济利益部门化现象,对无利可图之事,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缓作为,部门之间相互推诿。
政府公信力缺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我们要想根治政府公信力缺失问题,必须从根源上分析原因进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