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会,约好吃火锅。本来以为三伏天吃火锅,肯定会热得满头大汗,不曾想火锅店开在一家商场楼上,强大的中央空调正对头顶,不仅没有吃出汗,还被冻得直哆嗦。从火锅店出来,大伙直奔星巴克,一人一杯热咖啡,暖和了好一会儿才恢复正常。
今年在三伏天受冻的事情还真不少。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女同学说,为了抵御写字楼里寒冷的空调,同事们都带长裤上班,进办公室先换长裤,下班了再换回裙子、短裤。因为办公室、车里空调太低,内外温差太大,不少人在大夏天还得了感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抵御室内低温的“空调衫”也成了暑期的畅销商品,怕冷的女孩子们人手一件。
今夏,我国许多地区出现高温酷暑天气,温度高、持续时间长,开空调降温无可厚非,但这种追求低温、打开门窗吹空调的做法,显然暴露了一些人节能意识的淡薄。医学专家早已指出,26摄氏度是人体感知最舒适的温度,睡眠时环境温度还应再高1—2摄氏度。而工业实验也表明,在功率一定的条件下,空调制冷每降低1摄氏度,耗电量就会相应增加10%。
有人说,当前电力供应充足,用不着省电。的确,由于跨区输电能力提高、煤炭供应充足,今年夏天全社会用电量虽然屡创新高,却也未出现拉闸限电。但应清醒看到,我国化石能源赋存有限,从长远看能源危机的威胁仍未消除。更何况,当前水电、太阳能、风电等清洁能源贡献有限,污染排放较重的火电仍是电力供应的大头。就算不为省钱,为了呼吸到干净空气、看到美丽蓝天,也应当节约用电。
不难发现,这些开低温的地方大多是公共场所。不管是社会公共机构还是商业经营场所,这些地方显然还存在成本控制、缩减开支方面的漏洞,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如果把空调温度调回26摄氏度、在门口安装隔热设施,一个夏天下来,足可以省下一大笔钱。
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出台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规定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同时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空调运行期间禁止开窗。很显然,这个夏天,这些规定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温度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需要加强。机关办公楼、宾馆、写字楼、商场、超市等场所都是空调使用大户,应当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对于违反国家节能管理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要切实做到公开、严肃处理。
进而言之,如果把这些“省回来”的钱,捐给没有高温补贴的临时工、送给顶着烈日劳作的农民工兄弟,那么,这个有点“冷”的伏天,也会显得“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