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门县警方近日成功破获一起系列农村医保诈骗案,不法分子用几百元购买假病历、假发票,就可报销巨额“医疗费”。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当前农村医保信息没有实现全国共享,基层医保工作人员缺乏甄别假手续的能力,农村医保已成为诈骗犯罪侵害的重灾区,农民“救命钱”大量流失,亟待引起重视。
一家16名“重病”患者
今年1月,三门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业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审查农村医保发票时,发现花桥镇16名癌症、尿毒症患者报销频繁,奇怪的是,他们都属于一个大家庭,是亲戚关系,且都在上海各大医院住院治疗,每次住院费和药费、治疗费都在2万元左右。
经过反复审查,工作人员发现这些人的病历和发票均涉嫌伪造,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花桥镇关头村、下栅村林某等16名村民涉嫌农村医保诈骗。据这些人交代,假病历、假发票均是通过亲戚方某弄到的,每次拿这些之前要交600元至1000元的手续费。
方某到案后很快承认,自己确实曾多次帮林某等办假手续。据其交代,2012年上半年,他因糖尿病在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时,有人向他发放小卡片,上面印有制作假病历、假发票的广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与对方取得联系,花500元办了上海某大医院的假住院手续,而后在三门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业务管理中心报销了6000元。
尝到甜头的方某将事情告诉林某,后者如法炮制,也成功地报销了“医疗费”。随后,他们又告诉了其他亲戚。
制假骗保已成地下产业
为打掉制假售假上线,三门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进行了数月排查,发现家住江苏省东海县的朱彩燕夫妇有重大作案嫌疑,随即将其抓获。
据朱彩燕交代,自2006年以来她雇人在上海、南通等地的各大医院向前来看病的人发放小广告,将开票窝点设在上海,自己则坐镇东海指挥。一旦有人打电话购买,她便根据其需要,让上海的窝点开票,每次收取5%的手续费。几年来,朱彩燕团伙共非法获利40余万元,案件涉及浙江、江苏、安徽、北京、山西、黑龙江等十余省份,涉案金额达500多万元。
负责侦办此案的三门县公安局刑侦中队指导员周永斌告诉记者,根据警方掌握的情况,制售假病历、假发票已形成了规模庞大、分工细致的地下产业链条,朱彩燕团伙仅仅是这个地下产业的冰山一角。
“她的团伙仅做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这一家医院的假手续,如果客户需要其他医院的假病历、假发票,她就要和‘同行’联系,寻求帮助。上海各大医院被当做‘地盘’被各个团伙瓜分了。”周永斌说。
除这些团伙外,个别医疗机构也将农村医保当做非法敛财的“摇钱树”。福建省厦门市就曾查获一起医院实施农村医保合同诈骗的案件。该市集美区一级甲等民营医院东南医院打着“看病不要钱”的幌子,将附近5个行政区100多个行政村的7000多名农民招揽到医院看病。
医院告诉前来就诊的农民,参加农村医保的人看病、检查、拿药都不要钱,只需把卡押在医院并办理住院手续。此后,医院利用这些医保卡,在持卡人没有住院的情况下,制作虚假住院病历,侵吞医保基金,涉案金额达1100多万元。
信息共享难致骗子屡屡得手
为何假手续能通过层层审核,骗走大笔“救命钱”?
一方面,这些伪造的病历和发票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我们曾拿着伪造的病历到上海的大医院请医生查看,连他们也无法辨别真伪,更不用说各地负责报销的工作人员了。”周永斌说。
更重要的是,当前全国农村医保信息尚未实现联网,报销地无法获知农民在外地医院就诊的信息,加之异地住院治疗信息难以核对,容易出现医保诈骗现象。“我们也曾打电话到各家大医院进行核实,但他们大都强调要对病人情况保密,不愿告知。”三门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业务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尽早建立全国医保管理查询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住院票证网络查询和住院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查询共享,将医保卡使用情况记入个人诚信档案,直接与医保报销额度挂钩,并印制统一的防伪发票。此外,还应加强宣传,强化农民的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