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表哥”杨达才为自己在车祸现场不合时宜的微笑,丢掉了大好前程。而被微笑撞了一下腰的官员,却远不止杨达才一个:7月29日,一则配图微博引来无数网友的关注:7旬老人抱腿不放,而领导却满脸微笑。这位官员因此被网友称为“微笑处长”。日前“微笑处长”回应称:照片只是瞬间表情,自己随即扶起了老人,问心无愧。
无独有偶,在湖北,同样也发生了类似的微笑事件。11岁的男孩小志在老家李桥村还建楼小区蓄水池不幸溺水身亡,其父母与街道干部协商却发现相关负责人“面露笑容”,由此质疑其诚意。对于“面露笑容”一事,当地回应称该官员生就一副笑眯眯的“福相”,引发了家长误会。
“微笑”究竟是瞬间无意识的表情,还是天生笑眯眯的“福相”,仅凭一张照片往往很难做出精确判断。比如“表哥”杨达才,熟悉他的人就说,网友和媒体真的误读了杨达才的微笑,在车祸现场他真不是在笑,他人就长得那样,平常无论什么情况,都是那副“看起来像在微笑”的表情。这位熟人还说,他见过落马后的杨达才,在看守所里,仍是这副“看起来像在微笑”的表情。在看守所仍在“笑”,说明这“笑”还真不是发自内心的笑。看来,网友刚开始真的误读了杨达才。
误读了杨达才的笑,却未必是错怪了他。他的被调查、被撤职、落马,并不是因为他在车祸现场微笑了,而是以微笑为引子,“拔出萝卜带出泥”,牵出了一系列严重问题。正是人们对官员表情的“过敏”和习惯性质疑,才把问题官员拖到阳光下去晾晒,最终晒出了问题。
同样,上述新闻中的地方官员在公共场合露出不合时宜的表情,既有可能是面相天生,瞬时无意识,是老百姓误读了他们;也有可能是“笑”由心生,人们从他们的表情中,顺藤摸瓜感受到了一种权力运行的失范——普通人在别人下跪、丧子、悲痛欲绝的时候发笑,可能会在道德上被人谴责;官员这样做,就不仅给人一种人性冷漠之感,他的政治素养、权力形象甚至身后的一系列问题也会连带被质疑。
拿“笑着处理儿童溺亡”来说,家属请求街办加强水塘防护措施,并按正常事故责任处理。但在交涉过程中,家属反映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朱某“很轻蔑,还哈哈笑,一直在推诿,看不到必要的尊重和诚意。”微笑,本来是服务窗口、文明公约中频频出现的字眼。但在特定的场合下,基层官员不合时宜的“笑”会不会只是另一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注脚,成为人们痛恨的表情?
当然要防止过度解读表情对一些官员造成误伤,但人们对官员不合时宜的表情如此过敏,这背后的问题同样也值得正视。一般来说,你在自己家里,无论对着镜子怎么做鬼脸,没人找你麻烦,但是,到了公共场所,这种表情就容易被放大,形成引人关注的舆论。特别对官员来说,公共场合的一言一行,很多时候能够反映权力运行的规范性,投射官员的行政伦理,公众之所以高度关注官员表情,或许更多也源于这类信息不透明、难公开的焦虑。换句话来说,如果权力运行、官员信息能够充分在阳光下晾晒,或许人们对表情问题就不再那么容易过敏,一些天生“笑相”或者无意识流露不合时宜表情的官员,也不会动不动就无辜躺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