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寄语;“公家的钱不能动,平安就是最大的福。”这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不求您发财,只求您平安。”这是女儿对父亲的期盼……走进郑州市各级机关,几乎在每个干部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都悬挂着这样的亲情寄语。据说,这种“廉政亲情寄语”是郑州市纪委在实践中创新探索出的廉政文化建设新形式,通过把家庭作为廉政教育的新阵地,把亲情作为维护廉洁的新力量。(7月14日新华网)
让党员干部随时随地“照镜子、正衣冠”,祭出“廉政亲情寄语”来防腐的郑州市纪委可谓用心良苦。事实上,一个清正廉明的官场生态,也正是需要动员社会各方的力量,将权力一步步赶进监督和约束力量编织的笼子里。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情感感化攻势中具备优势的亲情力量。
听惯了不少“后院起火”的腐败丑闻,难免让人对这些“廉政亲情寄语”上的诚意抱持怀疑。因此,有些人更愿意这是纪委给干部家眷的“家庭作业”,挂在墙上也只是徒具其表,很难收到防腐倡廉的功效。毕竟,与现实的诱惑相比,家眷们往往对腐败的风险心存侥幸,甚是乎,家庭往往是最为稳固的激化、输送和消费腐败的利益共同体。
凡事无绝对。挂在干部办公室的“廉政亲情标语”,相信大部分是具有诚意的,尤其是在“老虎”、“苍蝇”屡屡落马的现实情境下。而这些亲情标语,对于官员而言,警示力量并不是没有:有些蠢蠢欲动的时候,看到这些标语,想到将给家庭带了的巨大风险,总归是有所忌惮的。
不过,这种缺乏制度刚性,只靠情感攻势的防腐方式,并不能编织成关住权力的坚固笼子。情感的力量是复杂变幻的,更是脆弱,唯有制度的力量,才能够让关住权力的笼子更加坚实牢靠。从来都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而没道理“把权力关进亲情的笼子”。缺少制度的硬性约束,手持权柄、在资源分配上“近水楼台”的干部们,面对巨大的诱惑,突破公序良俗、亲情伦理可谓易如反掌。
众所周知,只要制度的笼子漏洞百出、门户大开,无论是社会公德、亲情伦理甚至法制规章,都难免受到不羁权力的冒犯和践踏。而透明的权力运行环境,刚性而全面的监督机制,才是避免公权僭越谋私自肥的有效路径。反腐防腐并不拒绝创新,毕竟关住权力的笼子越紧密越好。但笼子编的再密集,没有透明和监督的刚性框架,只靠“廉政亲情寄语”的创新,那么这个笼子,与泡沫塑料搭起来的无异。虽然它也可以称为笼子,但脆弱的笼子注定关不住生猛任性的权力。
对“廉政亲情寄语”创新的肯定,必须建立在制度反腐机制坚固的基础上。否则,力捧这样一个脆弱的“笼子”,对于反腐倡廉,并无太多的现实意义,反倒容易成为徒具其表而无其实的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