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机构,日前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在网上引发热议。
新“二十四孝”行为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很多市民认为,“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是很贴近生活。但更多的声音则是,因为生活压力较大,很多为人子女的市民认为,新二十四孝有些标准很难实现。
【相关评论】
@《新二十四孝公布 记者调查执行不易难叫好》:孝的具体表现是无穷多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能算的上是孝顺。所以,有了新二十四孝,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对比着标准一条条刻意地去完成,我们需要做的是,用心去反思一下我们的言行,是不是真正把父母放在心里。孝有千种不如孝就在心中。不论是一千孝还是一万孝都比不上心中的一个孝,心中的这个孝是父母难过时候的一声呵护,是父母伤心时候的一声安慰,是父母疾病时候的一个陪伴,是大难时候的一起分担。当我们真正能做到这些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孝,而这些远远要比教会父母上网,给父母办生日宴会,给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要重要的多。
@《“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引发社会热议》: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维系着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旧有二十四孝故事。相比之下,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有传承更有创新,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譬如,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打开父母的心结,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等,这些内容更多关注父母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行为指向性。
当然,无论旧二十四孝故事,还是新二十四孝标准,都不是要用强制力去践行的法律条文,所能罗列的内容也并非要求每个人都要逐条做到。事实上每一条做到难度很大,譬如,一个工作在外的人就很难经常带爱人子女回家。其深层价值在于行为导向,旨在为年轻一代提供指引。父母的需求不尽相同,每个人的行孝方式也各异。我们不必拘泥于那一条那一款,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孝心,真正尊重、理解和关爱父母,懂得父母的真实需求,然后付诸日常行动,并做到持续长久。
【分析】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维系着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旧有二十四孝故事。相比之下,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有传承更有创新,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行为指向性。
首先,新二十四孝的出发点是好的,目前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在这个背景下,要求子女尽孝不仅符合传统道德观念,更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新二十四孝行为标准从物质关怀、精神关怀、心理关怀、身体关怀等几个层面来规定子女的孝道,我们暂且不论这些条文的设置是否合理,至少它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当代中国社会老年人对子女尽孝的需求变化。
其次,将尽孝以行为标准的方式呈现出来,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醒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宣传手段,可以让很多被青年人忽视的孝行重新引起大家的重视,走进大家的视野。它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更应该从细节处着手,关心他们的健康和心理需求,而不能仅以生活费和忙碌的工作敷衍了事。
再次,在经济不断发展、人民需求不断提高,而道德水平相对脱节的今天,政府推出新二十四孝这一举措,无疑给我们的道德建设带来一股暖流。这不仅表现了政府对道德建设的重视,也是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关注弱势群体,通过具体的指引,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
新二十四孝的出台仅仅是第一步,只有做好宣传和推广,才能避免人们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其一,新二十四孝只是一个行为标准,它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完完全全每一条照做,它是一种指引,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树立正确的观念,从中得到启发,从此更加关心父母,关爱他人,在追求物质的同时,重视精神的需求,从身心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改善生活,追求幸福。
其二,新二十四孝并不是一种大而全的行为标准,父母的需求不尽相同,每个人的行孝方式也各异,除了这二十四种行为之外,只要心中有孝,我们不必拘泥于哪一条哪一款,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孝心,真正尊重、理解和关爱父母,懂得父母的真实需求,然后付诸日常行动,并做到持续长久。
总之,新二十四孝的出台,激起的不仅仅的社会的讨论,更多的是我们藏在心中的亲情与爱,它将指引我们,用更加贴心的方式,孝敬我们的父母,呵护我们的家庭。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发展经济的主体和强大动力,从小事做起,从细处着手,我们一定可以实现创建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