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元芳,此事你怎么看?”这是最近微博上盛传的一句话,源头来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经常问副手李元芳:“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现在,这一口头禅被网友戏称为“元芳体”,不少人纷纷套用此句式,事事皆问元芳,令人捧腹。短短数日之内,“元芳”被询问了250万次。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一句话重复十次以上,就容易成为经典。有人断言:这是炒作,“赤裸裸”的炒作。但超越这一层面来看,任何炒作手段,其背后的社会背景更值得探索与研究。
事实上,“元芳体”不是第一个流行的句式,之前曾有“凡客体”、“咆哮体”、“甄嬛体”等多种流行体走红。一个流行语的蹿红,可能有偶然因素,但一个个网络流行语相继出现,就构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流行语的突然蹿红,首先源于网友的从众心理。如果一件事足够新奇有趣,就能引起众人的关注。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而网友的自我传播,可以让一种流行元素发生“裂变效应”,公 务员考试在线网短时间内释放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传播能量。
其次,这些流行语的兴起,还源于本身具有的强大“附着力”。分析这些流行语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结构新奇、内容空洞。这就使得这些流行语能够成为万能句式,可以随意添加任何具体所指的内容,从而能“嫁接”到任何文本当中,造成出其不意的效果。
[如何看待元芳体的走红]
“元芳体”走红是属于草根阶层的广大网民以娱乐化的语言,对社会事件在寻求民意共鸣的社会共识,是对社会建设的参与,而不是在娱乐。只不过一些跟风者在使用“元芳体”时不断地扭曲了“元芳体”的本质,在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和转变罢了。它的流行代表一种充满疑问的社会心态。尤其是对待某些背离社会正义、公共道德的事件,网友通过“元芳体”的提问,意图表现的是隐藏的讽刺意味。如我们生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疑问,“人行道怎么被人一踩就塌了?”“一座桥怎么就被车压垮了?”“得了个诺贝尔奖,为什么还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如此等等。借“元芳”发问,是对种种“莫名其妙”的疑惑,也是表达意见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