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个人外币存款额已突破10亿美元;在该行累计发放的20亿美元外汇贷款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居民个人存款。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
A.个人拥有的外币总额已相当可观
B.该行累计发放的外汇贷款中,有二分之一的款项来自居民个人
C.该行20亿美元贷款,相当大的比例是贷给居民个人的
D.该行个人外币存款额已占存款总额的二分之一
【答案】A。解析:本题虽然是主旨概括题,但是考点多设置于细节上。文段只是说“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居民”,并没说“有二分之一的款项来自居民个人”,排除B。文段只说了外汇贷款的来源,并没有提及贷款对象,排除C。文段也没提及个人外币存款额已占存款总额的比例,排除D。
2.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互联网追新潮的盲从者,他们生怕自己惯用的虚拟身份在某个网络社区被别人抢先占据。这种场面似乎与1999年前后免费电子邮箱热潮有些相似,当时的统计显示,每个互联网用户平均注册了8.6个电子邮箱。可到2005年,这些邮箱只有18%还在使用,每个互联网自然人平均使用的电子邮箱仅为1.73个。同样,只有少数社区注册者将成为存活下来的网络自然人。每个人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决定了未来网络社区的天花板高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同时在多个网络社区注册是没有必要的
B.盲目追逐新潮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C.网络社区应吸取免费电子邮箱热潮的教训
D.对未来网络社区规模的估计不宜盲目乐观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互联网追新潮盲从者”这个群体,接着以免费电子邮箱自1999年到2005年的发展状况为例,指出“每个人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决定了未来网络社区的天花板高度”。其中,“天花板高度”指的就是“未来网络社区”发展的态势、规模。因为受个人“精力和时间”的限制,这一态势和规模不会无限制发展。D项符合文意。
3.城市好比一个巨大的海绵,劳动力就像城乡之间流动的水,当经济处于上行期,经济扩张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当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衰退又将这些劳动力挤回了农村。正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所引发的海绵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着就业缓冲器的作用。但这种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进行转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经济衰退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B.城乡二元结构减弱了经济衰退的影响
C.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
D.农村劳动力不应成为经济衰退中的牺牲品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海绵效应及其积极作用,接着指出“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并解释其原因。由此可知,文段论述的主题是“海绵效应”。再由转折词“但”可以看出,文段强调的是“海绵效应”的不可持续性。因其“不可持续”,对“海绵效应”的利用就应当适可而止。选项中只有C项既体现出对“海绵效应”“不能过分依赖”的态度,又兼顾“海绵效应”这一主题元素。
4.领导带领机关干部扫大街,从官员和机关的角度看,这当然是好事,可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显示出领导干部勤政为民。但是,从干部的个人权利讲,义务劳动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是行政命令的驱使;从环卫部门的角度来看,如果干部常态化扫街确有必要,反映出的可能是两个方面的问题,要么环卫工人的数量不够,人手短缺;要么是环卫工人不好好干活,工作留下了很多死角。
下列表述最能概括上述文字内容的是( )。
A.领导干部带头扫街、参加义务劳动是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B.领导干部带头扫街能激发环卫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C.领导干部带头扫街可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促进干群关系和谐
D.领导干部带头扫街,很可能会造成民众的误解,达不到理想效果
【答案】D。解析:由文中“但是”一词可知,作者主要强调的是“领导带领机关干部扫大街”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可首先排除没有提及负面影响的B、C。A项偷换了概念,“用行政命令强迫”干部参加义务劳动才是对干部个人权利的侵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5.干部精神状态如何,或大或小地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如果每个人都振作起来,就会把各方面的工作干得更好,就可能使社会多增加一些就业岗位;就可能使农民收入增加;就可能使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多增加几张课桌。
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 )。
A.干部精神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高低
B.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领导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分不开
C.如果每个人都振作起来,就可能增加就业岗位
D.干部作风和干劲是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发展进程的领导力量
【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讲了干部的作风和精神状态对促进就业、农民增收、发展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A项“直接决定”的表述过于绝对,文段中说的是影响“或大或小”,排除。B、C两项仅仅局限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增加就业岗位,失之片面,也排除。
|